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地方機構的層次結構-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21:05:08地方機構的層次結構地方機構依據國家政權關系的不同,可以劃分不同的層次結構,一般可分為最高層地方政府、中間層地方政府和基層地方政府三個層次結構。但也有的國家地方機構劃分兩級、四級或更多的層級。在地方機構層級中,與國家機構關系越近的層級,職權越大,受控制越嚴,所具有的職能越具有國家的性質;與國家機構關系越遠的層級,職權越小,離地方居民距離越近,所具有的職能越具有社會管理的性質。最高層地方機構是指不擁有主權的,由國家機構直接領導、控制的地方政權組織。最高層地方機構所轄地域包含城市和鄉(xiāng)村。每個國家在設臵最高層級地方政權組織時,首先要考慮規(guī)模、數量和職能。從數量上,大多數國家以不超道四十個為宜;在職能上,一斱面給最高層級地斱機構以較大權限,另一斱面又設置許多限制措施以防止地斱機構鬧獨立,搞分裂。在地斱機構層級中,最高層級地斱機構比低層次地斱機構的職權要多、要大,行使的國家職能,除外交、國防等少數國家功能外,與國家機構職能基本相同。最高層級地斱機構對低層級地斱機構的領導和管理主要是通過間接管理斱式來實行,既要對下級地斱機構迚行領導、監(jiān)督,保證國家機構和本級政權職能的實現,又要為下級地斱機構提供服務,以協(xié)調斱式解決下級地斱機構乊間產生的矛盾、爭端。中間層級地方機構的設臵主要依據最高層級地方機構所轄土地面積大小、人口多少以及基層地方機構的數量而定。中間層級地斱機構既具有最高層級地斱機構的一些特點,又具有基層地斱機構的部分特點。設置中間層級的地斱機構,目的在于加強對基層地斱機構的協(xié)調和管理,強化各級地斱機構對社會管理的職能分工,密切國家政治機兲與社會的聯系。基層地方機構是國家政權組織的最低層級,是直接面向地方居民的國家政權組織。一般由農村和市鎮(zhèn)基層政府組成。其主要特點是不再有下級政權機關,直接面向居民,一切社會管理事務需要自己來完成,因此,基層地方機構工作效率高低、服務態(tài)度好壞,直接關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和他們對國家的政治態(tài)度。因此,基層地方機構在國家政治發(fā)展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清初地方戲的興盛-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27 17:02:17一、北方的地方聲腔1、弦索腔P159音樂特點:明清時期在中原各地俗曲小令的基礎上形成了地方聲腔,分布地域廣泛,包羅的劇種很多,多用三弦、琵琶等弦樂伴奏。代表性的聲腔劇種有河南的女兒腔、羅羅腔,山東的姑娘腔、柳子腔等. P241河南的地方戲:女兒腔和羅羅腔p243 山東地方戲:姑娘腔和柳子腔2、西秦腔樂器:西秦腔又稱秦腔,因用梆子擊節(jié),所以俗稱梆子腔。秦腔的主要樂器除了梆子以外,還有胡琴與月琴。音樂特點:秦腔是較早完成板腔變化的地方聲腔,早在明萬歷年間,秦腔已經出現了整齊的七言句式,二二三句式,上下對句,唱段綿延幾十句。3、高腔音樂特點:不用弦索,而與昆曲用同樣的樂器,基本上還是曲牌聯套體的句式與音樂。唱腔特點:幫和唱法。表演質樸,曲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眾和。二、南北復合腔種與皮黃清初的地方戲的基本格局是 南昆、北弋、東柳、西梆 ,在中國的中部,主要是湖北和安徽一帶,形成了南北混雜的復合腔種。這是一種主要受到西北秦腔的影響,秦腔與當地的地方聲腔和各種南來北往的聲腔劇種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聲腔。南北復合聲腔的主要特點:雜糅,音樂多是以秦腔(梆子腔)為主雜糅了京腔、高腔吹腔、昆弋腔等南北聲腔,并沒有自己的主旋律和主體風格。1、主要聲腔流派(1)江蘇地區(qū): 梆子 、 亂彈腔 :(2)湖北地區(qū):2、二黃腔的誕生和徽班進京徽班進京和 四大徽班清代中期,著名的四大徽班是 三慶、四喜、和春、春臺 ,四大徽班是當時最出色的二黃演唱團體,戰(zhàn)勝了昆腔和秦腔,二黃成為京城最流行的聲腔。3、皮黃與楚調(1)皮黃腔的形成:(2)漢調進京:(漢?。┏墒旌?,約于道光年間進入北京,與徽班搭班演出,造成了皮黃的盛行,皮黃的盛行為京劇的興起做了充分的準備。4、京劇的形成A時間:道光以后,在北京正式形成。B聲腔來源:以皮黃腔為主要旋律,吸收了帶有秦腔成分的 京腔 ,以及漢調等多種地方戲曲的養(yǎng)分,形成了北京的地方聲腔。C興盛:在同治、光緒年間已經興盛,并流傳至大江南北。D流派:守舊的京派和創(chuàng)新的海派E演出特點:以老生演員為主,故事以歷史演義為主F代表人物: 老生三鼎甲 :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后老生三鼎甲 :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其中譚鑫培對京劇的貢獻最大,被稱為 伶界大王 , 譚叫天 ,是京劇成熟期的旗幟性人物。G行當的細分:生中出現武生老生,旦中出現老旦、刀馬旦等,凈中出現了重唱功的 銅錘花臉 和重做功的 架子花臉 。三、其他地方戲清代開始,以高腔、秦腔、弦索腔為代表的地方聲腔在各地廣為流傳,與當地的聲腔結合,形成了新的地方戲。主要地方戲:花鼓戲、采茶戲、花燈戲、秧歌戲、灘黃戲。